这样的红木 你一定没有见过!

说起明清古典家具红木家具,总给人一种轻灵劲秀、意蕴无穷的含蓄古朴之美。杌凳、鼓凳、条凳……哪怕是一只简单的小凳子,其形制审美,也足以令人玩味推敲。


一对红木鼓凳

小小凳子讲究多

在古典家具中,坐具类家具主要供人坐、靠,以便于人们休息、起居、学习和工作。坐具类家具又可细分为凳、墩、
椅、宝座四类。凳类是有腿、座面而无扶手、靠背的坐具,分为小凳、杌凳、条凳等;墩类也是没有靠背的坐具,其特征是整体为鼓形,腹部大,上下小,座面多为圆形,今天人们常用的鼓凳就属于墩类。
杌凳是传世实物较多的一种明式家具,杌凳座面多方形或长方形。明式杌凳大略可归为有束腰和无束腰结构两种,有束腰结构最显著特征是在座面与脚部之间有向内收缩部分,脚多用方材,腿端都不是直端落地,而是向外或向内兜转,这部分兜转专用术语称“外翻马蹄”,向内称“内翻马蹄”。明式家具的“马蹄”一般都设计和制作的涵蓄有力,舒展美观。无束腰结构最主要特征也有三个:无束腰;腿多用圆材或外圆内方;腿端不作任何兜转,直端落地。而今天,通过现代人的改良,凳子的造型也更加千变万化。


鼓凳灵秀且富丽

绣墩,又称坐墩,因常有铺锦披绣的,故亦称“绣墩”。它是中国古董家具凳
具家族中最富有个性的坐具,圆形,腹部大,上下小,其造型尤似古代的鼓,故又叫“鼓凳”。绣墩的历史非常悠久,据沈从文先生在《中国古代服饰研究》中介绍:“腰鼓形坐墩,是战国以来妇女为熏香取暖专用的坐具。”唐代以前人们一般席地而坐,家具多为低型,唐以后起居方式改为垂足而坐,家具也随之变为高型,绣墩作为垂足而坐的一种家具形式也由此而产生了。到了唐代,受佛教莲台影响,唐代妇女坐具多作腰鼓式,称为“基台”或“荃蹄”。这些坐具在宫廷中使用,上覆盖绣帕一块,故又称“绣墩”。经宋代的沿袭,至明清,绣墩已成为一种坐具,为凳子中的佼佼者缅甸花梨木生产厂家,不仅灵秀,而且富丽。
明清两代的绣墩,不仅在室内使用,也常在庭园、室外陈设。在制作材质上有木、竹、藤、雕漆、瓷等。